看不見的那雙手─1957

1957福利諮詢專線/阮社工

社會工作是一門與人工作的藝術,比起結果論,服務的過程更是格外珍貴。而1957福利諮詢專線的存在價值,即是期望民眾僅需要透過一通電話,除了能得到有效的幫助與建議,最難能可貴的則是陪伴與傾聽的過程。

 

    每當電話鈴聲響起,另一頭就是一個個生命故事:

    45歲的張先生跟太太育有兩名子女,一家四口住在租來的老舊平房中,雖然收入不多,但生活尚稱無虞,不料幾年前張先生常感到嚴重的暈眩、噁心及耳鳴,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罹患了「梅尼爾氏症」,張先生原本的工作是開著小貨車沿路幫人修理腳踏車,可是發病後的身體不適讓張先生無法穩定工作,家計也因而陷入困境。而越南籍的張太太長年受高血壓及糖尿病所苦,多年來都在家中照顧孩子,為了家計開始在工廠打零工,但薪水微薄根本無法負擔房租及兩名子女的生活開銷。

    打電話到1957專線的這天,家中的錢都拿去付了房租,一毛錢都不剩,食物只剩下鄰居送的麵包,預備作為孩子隔日的早餐,而張先生的「梅尼爾氏症」需要靠藥物控制病情,但積欠數月的健保費,張先生無法去拿藥,這幾天已經因為暈眩而暈倒兩次,兩夫妻對未來感到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木訥的張先生鼓起勇氣撥打了1957,他告訴專線社工員他的頭很暈,整個房子都在旋轉,而且聽不清楚專線社工的聲音,社工員適時的調整音量,並請張先生不要急慢慢說。

    在明白張先生的家中狀況後,專線社工建議張先生嘗試申請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應可紓解家中的經濟壓力,另也可以向家扶中心申請兒童補助,家扶中心多元的服務內容能陪伴孩子平安成長,而考量張先生及張太太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專線社工決定將張先生的家庭背景轉知縣市政府社會局及當地家扶中心,期待能讓張先生一家人獲得最及時且適切的協助。

    縣市政府收到1957的通報後迅速的指派社會局社工員到家中訪查,初步判斷張家應能通過低收入戶及急難救助,而為了讓家中不至斷炊,縣府也提供了實物銀行的資源,定期提供米、麵、油及其他日用品,而家扶中心收到轉介後也立即到張家拜訪,發現張家除了經濟陷入困境外,居家環境的衛生狀況也很不好,原因是張先生及張太太沒有心力整理家務,造成了生活品質的低落,所以家扶中心除了提供兒童經濟補助外,也安排了志工指導張家整理居家環境,並邀請孩子參加家扶中心的課輔及文康活動,張家在各界的協助下生活逐漸改善,張先生的病情似乎也因為壓力的降低而好轉,之後打算在家扶中心的輔導下在家中開設自行車維修站。

 

1957進線問題非常多元,進線民眾與社工分享著對於新生命到來的喜悅、對家中生計的擔憂、遭遇不幸事故的不知所措,或者即使身上有所缺陷仍努力奮鬥的勵志故事。社工回顧接線的歷程,服務的不僅僅是弱勢家庭、身障朋友、還有社工,老師,甚至企業老闆,每個人的福利需求不盡相同,除了經濟層面、生活照顧層面、就業層面外,還有許多時候,亦須要傾聽來電者吐吐苦水、抒發心中之情緒;在面對與自己狀況完全不同的服務對象,常常容易感到不知所措,擔心因自己並未親身經歷而無法同理他們目前的處境,但其實這些來電者甚至比一般人更積極正向,不放過任何一絲改變的機會。而我們應該更努力的協助他們,於是自己更能於服務的過程中,加倍同理民眾的感受。每一通電話,每一次服務,都是一次次自我成長與學習,自我反思也不曾停歇,雖然說社會工作是一門與人工作的藝術,然而,實際走在這條道路上的自己,卻慶幸著有機會協助每一位來電者,一同譜出這美麗、精采、溫暖的樂章。

 

arrow
arrow

    1957福利諮詢專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