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1  

又是新的一年,但是大家對農曆新年的習俗認識有多少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傳統農曆新年跟現在農曆新年有什麼不同吧。 

時  間

習  俗

現  在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日)

 

一般習俗會在農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土地公,公司行號則藉此聚餐,酬謝員工辛勞。

現在的尾牙大都是以公司排定的行程為主,不一定會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辦尾牙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

 

拜拜歡送灶王爺(灶神)、地基主與眾神明回天庭的日子囉,所以這天要很早就拜拜,讓眾神明早點回天庭打卡喔,神明回天庭後,就可以把神明桌整理乾淨了。

現代人的信仰已多元化,所以已經很多人不拜拜了。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廿六日

 

開始蒸年糕,傳統口味的年糕有那些呢、代表什麼意思呢?

甜粿(甜年糕):代表「吃甜甜,好過年」、「年年高」、「步步高升」的含義。

菜頭粿(蘿蔔糕):代表「菜頭粿,好彩頭」。

發粿(發糕):代表「發粿發財」有「發財」的意思。

芋仔粿(芋頭做的糕):代表「護(芋)孫」的意思。

現在的人飲食富足,幾乎一年四季都吃的到年糕,僅剩中南部鄉下的部分傳統家庭,自己做傳統年糕了。

過年前(採辦年貨)

 

年關將近,不論有錢沒錢,都要到年貨大街採辦一些過年時吃的東西或過年時要用的物品。

現在是過年前要血拼買新衣新鞋,換新髮型。

除夕夜(圍爐團圓)

 

除夕這一天要祭拜家神祖先跟地基主,可以帶來好運與順遂喔。

晚上,就是家家戶戶全家團圓,圍著火爐吃年夜飯、發壓歲錢、守歲。傳統習俗大家會圍著火爐過了大年初一才可睡覺。

這個習俗仍延續至今,家家戶戶還是在除夕這天返家吃年夜飯、發壓歲錢、守歲。

 

正月初一(行春)

 

放鞭炮,驅走年獸,祈求平安如意並增添熱鬧氣氛。

出門給街坊鄰居、親戚、上司、生意夥伴等拜年,俗稱走春。

傳統習俗出嫁的女兒不適宜在這一天回娘家,會給娘家帶來一整年敗運。

現在很多廟宇會辦搶頭香的活動,但是人非常的多,在搶頭香之餘,也是要注意安全。

 

正月初二(回娘家,迎婿日)

嫁出去的女兒帶丈夫、兒女,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初二還是出嫁女兒帶丈夫、兒女回娘家的日子。

正月初三(小年朝)

 

俗稱「小年朝」也叫「赤狗日」。傳說赤狗是一個熛怒之神,遇到的人會不吉利,故初三不宜外出拜年;又有一說,初三是老鼠娶妻日,所以不會外出吵到老鼠任迎親。

現在的人在初三都會外出遊玩,已經沒有忌諱了。

正月初四(接神日)

 

眾神明要回人間上班的日子喔,記得在下午1到3點間,在自家的神案或廚房面向爐灶擺供桌拜拜恭迎。另外,該年犯太歲者要一般在這一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現代人的信仰已多元化,所以已經很多人型式簡化了。但安太歲仍是大多數人會到廟裡做的事。

正月初五(破五日)

 

俗稱「破五」日,因為過年期間的諸多禁忌過這一天後可破除而故稱「破五」。另外,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有些人相信在初五拜財神可以穫得更多福氣,因此部份的店家與公司行號會挑在這一天進行開市或開工。

現在大部分公司會挑初五開工,但僅儀式開工發紅包,打掃完,拜拜結束就下班了。

正月初六(送窮日)

 

民俗習慣:送窮出門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所以這一天要把過年後累積的垃圾倒掉並掃除。

大部分的人都在初四垃圾車開工後就會清除家中的垃圾了。

正月初九(拜天公)

 

這一天最重要的事便是拜天公,慶祝玉皇誕,由於玉皇大帝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是非常慎重,一般會在正月初九的子時(凌晨十一點到一點)就開始,一直到翌日清晨七點前,傳統的拜法必須打開家中大門,穿戴整齊,由年長者在前帶領,後面依長幼之序順序上香拜拜。從前社會較為貧苦,這一天也是許多小朋友最高興的時後,因為拜天公一定準備得非常豐盛,拜拜完後可以吃到很多平常不容易吃到的東西。

現代人的信仰已多元化,所以已經很多人型式簡化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

 

俗稱小過年,一般認為元宵節開始於漢朝,古代一月又稱元月,而夜間稱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在早期台灣還流行未婚的女性在元宵節夜裡到田裡偷拔蔥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原來未婚女性要在元宵節偷菜,但是現在沒有菜偷了,所以這是未婚女性愈來愈多的原因嗎?

參考資料

1、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5238

2、http://dancer2mimi.pixnet.net

3、http://17itaiwan.url.com.tw/DOC_2093.htm

       

 

arrow
arrow

    1957福利諮詢專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